柿餠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42章 行程,凛冬长夜,柿餠,菊香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进攻中左所?郑家兄弟就想多了,目前郑家兄弟的实力强于杨三生,强攻只能是两败俱伤,得不偿失。

毕竟此时的杨三生精力都放在扬州母亲的家族和登州的孙元化身上,才没空搭理郑家兄弟,只要郑家兄弟不来打他,他就应该感到万幸了。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扬州,乃是史可法、刘肇基、卫胤文、任育民、何刚等明朝忠臣殉国之地,而攻破扬州城的多铎则以‘不听招降’为由下令屠城。

根据王秀楚依据亲身经历写了一本《扬州十日记》对满清自四月二十五日至五月初一在扬州的暴行做了详细的记载。

如二十七日,‘杀声遍至,刀环响处,怆呼乱起,齐声乞命者或数十人或数百人;

遇一卒至,南人不论多寡,皆垂首匐伏,引颈受刃,无一敢逃者。

至于纷纷子女,百口交啼,哀鸣动地,更无论矣。

日晌午,杀掠愈甚,积尸愈多,耳所难闻,目不忍睹。’

直至五月初二满清才安官置吏,‘查焚尸薄载其数,前后约计八十万余’。

前世,杨三生读南明史时,每逢此处都感到难以置信,几万满清士兵,其中还包含大部分的汉人降卒。

居然能屠杀八十余万的扬州百姓,并且这些百姓全都不敢反抗,明知是必死之局也只会哀嚎啼哭,磕头求饶。

当然,史书中记载被屠杀人数也许会夸大其词,但是,就算没有八十万百姓,四五十万应该还是有的。

对于史可法本人,此人一生只有两点值得肯定:其一是他居官廉洁勤慎,其二是在最后关头宁死不屈,不似那洪承畴,位居高位却投降满清,并且还指挥满清大军挥师南下灭明。

不过,史可法的政治生涯可谓是错误连连。

据史载,在左良玉部东下、清军南侵的紧急情况下,史可法惊慌失措,胸中漫无主见,曾经一日之内三次发出令箭。

令驻扎在高邮的明军诸将直呼“阁部方寸乱矣,岂有千里之程,如许之饷,而一日三调乎!”

死后的史可法名留青史,被视为抗清复明的英雄的原因无非是其官位大,誓死不降。

殊不知官高任重,身系社稷安危,其在军国重务上的决策几乎全部错误,对于弘光朝廷的土崩瓦解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。

史可法死后,至闰六月二十四日,投降满清的南明总兵多达二十三员、副将四十七员,马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
修仙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盘点历史:开局十大农民起义

蜗牛睡眠